為兩岸同胞設想·為世界和平盡責
----陳江會談後的願望 黃企之
在“一中各表九二共識”下,海協會前會長汪道涵,以 “相互尊重、平等協商、實事求是、求同存異”為心,於
汪辜會談前兩日,江澤民強調對台工作的人,要有使命感、迫切感和中華民族感。會談後一日,鄧小平說“李登輝如果來訪,可以党主席身份或個人身份。來了就讓他有些突破。要記住對台工作,不存在吃虧二字。自己同胞嘛,吃虧、讓步、謙遜、容忍,又有什麼關係。”
會前,李登輝回應“臺灣與整個中華民族的關係,是切不斷的;”又一再說:“我是臺灣人,也是中國人”。會後,他在國大臨時會上卻說:“社會主義必將煙消雲散於中國大陸”;臺灣將“爭取重新進入聯合國”。(按“加入”或“重返”,是不可能;“參與”則或可能。以中華臺北“參與”難;以中國臺北“參與”易。在“一中”前提下,共享國際尊嚴與地位,必成)。
施明德說:“李登輝私下對他表示,統一只是說說罷了。其實他也是主張台獨的”。因李登輝經常玩兩面手法,公開講的是一套,私底下是另一套,致使汪辜會談四項協議,墨蹟未乾,已成“紙上談兵”。兩岸同胞在狂風暴雨中,因一“獨夫”,而呻吟十五年!
今(08)年5月,兩岸之間,發生驚天動地,影響中國命運與人類前途三件大事:汶川大地震、臺灣大變天和國共大平臺。
緊接三件大事後,最新形勢下,海基會新任董事長江丙申,以馬英九所示,“正視現實、開創未來、擱置爭議、追求雙贏”16字為心,與海協會新任會長陳雲林,以胡錦濤所示“建立互信、擱置爭議、求同存異、共創雙贏”16字真言,於2008年6月13日在北京協商。
為中華民族,開創兩岸和平發展新局面;為和平世紀,早日實現中華文化偉大復興,陳江二人簽署“海峽兩岸包機會談紀要”與“海峽兩岸關於大陸同胞赴台旅遊協議”,都是在寫“化干戈為玉帛”歷史。
先賢說:“有反斯有仇,仇必和而解”。和比戰好,早和比遲和好。戰,戰一百年後,還是要和(談)。拖,拖一百年後還是要談(和)。與其戰而和,不如讓而和。與其拖而和,不如快而和, 把握千載難逢良機在今朝。
兩岸兩會事務性協商,業已創下新的模式。國共兩黨政策性協商,經過81年戰與和,分與合之後,也應立下新的示範。
為不走冤枉路,為“積累共識”,僅將周恩來1946年1月12日發表,國共和談的“幾點經驗教訓”列出如下 :
一、要互相承認,不要互相敵視;
二、要互相商討,不要獨斷;
三、要相互讓步,不要獨霸;
四、要相互競賽,不要相互抵消。
為爭取協商成功,孔子也提出幾點經驗教訓如下:
一、義以為質(義者,宣也。“一中原則”是義)
二、禮以行之(恭敬之心)
三、遜以出之(謙讓之舉)
四、信以成之(無信不立,誠則靈)
筆者從事“三和”義工已36年,根據經驗教訓,15年前曾提出“四堅”,
即堅持誠心誠意,堅持平起平坐,堅持兼愛兼利,堅持互助互成。1993年,汪辜會談後,汪道涵與唐樹備來美,參加會談,會上筆者又提出十點意見。略舉如下:(一)“求同存異”改為“求同化異”。(二)“中華民國郵政”也宜簡化。(六)海外華人,仲介試探,溝通、協調與評議。(八)圖難於易,為大於細,統一要在不言統一中實現(見“兩岸關係十點意見”,
陳江會談後,胡錦濤立即提出新16字真言:“平等協商,善意溝通,積累共識,務實進取”。陳雲林也說:“凡對雙方有利,或與大陸無害的”中方都會趕快配合。這與15年前,汪辜會談後,鄧小平與王兆國的發言,是一貫的善意表態。
在胡的新16字真言中,未在提出“擱置爭議,求同存異”。是否兩黨的“核心”爭議,兩岸領導人業已“(存同)化異”?這是和平世紀之基!
“臺灣的國統綱領中,未明定統一後國號、國旗,是刻意留白。為的是由兩岸人民當家作主時,經由協商決定”。深願臺北業已恢復國統綱領;針對兩岸六十年問題,尤其是核心問題,雙方業已“徹底檢討,全盤設計”,且正“整批交易,分期實施”中。
馬英九說他過去是“熱血青年”,現在仍是“熱血中年”。筆者生理年齡雖老,心理上還是“熱血青年”。為兩岸同胞找出路,為中國歷史盡責任,尚待海外華人,老中青結合,共同堅定信念,攜手共進,勤奮向前。
請上統一先生網站:MRUNIFICATION.COM,看“黃企之文選”(共四册)
作者:華盛頓和統會會長
寫於
HUNTER.HUANG@VERIZON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