兩岸一心共創一中日新
黃企之
苟日新,日日新,又日新。兩岸同胞一心一德,一定可以共同開創一個和平的,日日新的,欣欣向榮的新中國。這“一個中國,不等於PRC,也不等於ROC,而是台海兩岸同胞締造的一個新中國”(汪道涵,1997)。從歷史看,PRC、ROC同、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,一樣是一符號,是一時的。中國,則是永久的,人人以之為榮。
一.一中基因:尚書與詩經,稱商(1766BC)與周(1122BC)為中國,公羊傳指“西夷與北狄交往中國不絕如縷”。秦始皇統一中國(221BC)後,書同文,車同軌。“一中”思想,逐漸形成了中國人的“基因”。
二.兩岸一中:隋(589AD),唐(618AD)稱台灣為琉求,元(1206)在澎湖設巡檢司,明(1361)大量移民墾殖台灣。1662年,中國正式設官治台;1684年,設台灣府,隸屬福建省;1885年,台灣建為行省。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已逾1400年。(1895-1945,年日本攻佔台灣50年)
三.一中二分:1949國共內戰,兩岸一分為二。但不是中國領土與主權的分裂,而是兩岸治權的對立。在兩岸對峙一甲子後,同創一個中國,已是兩岸同胞“同一個夢想”。
四.九二共識:1992年為化解兩岸對峙,大陸將“中華人民郵政”,存同化異,簡化為“中國郵政”;為維持一中框架,台灣表述“在海峽兩岸共同努力,謀求國家統一過程中,雙方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”,強調“一中各表”。
五.一中各表,一中原則是抽象的,一中內涵是具體的。“和平統一,一國兩制”(鄧小平,1984),“中國祇有一個,中國必須統一”(蔣經國,1986)是一中原則,是兩岸一中,富有中國基因。“兩國論”(李登輝1999),“一邊一國”(陳水扁2002)是一中二分,是一中各表。一中二分,因外力干擾,染有台獨之心。一中各表,因李陳二人,污染20年,難免令人,不無別有用心之疑。
六.共創一中:雖有智慧,不如乘勢;雖有磁基,不如待時。在世界金融海啸情勢之下;在馬英九去年上台,主張兩岸和解,歐巴瑪今年上台,主張世界無核,胡錦濤主政,堅持和平發展政策之時,正是我們共創一中,千載難逢,最佳機遇。
七.新的一中:不鑒故今,論事不實。周雖舊邦,其命維新。我們要從古今賢哲言行之中,吸取教訓。僅就管見所及,略舉如下:
1.墨子(468-376BC)主張兼愛、兼利、非攻、節用,為化干戈為玉帛,身體力行,摩頂放踵,率徒奔走於齊、魯、宋、楚、衛、魏之間,制止多次戰爭,其中以與公輸般論戰,阻止楚攻宋,最為著名。
2.孟子:“人之于身也,兼所愛。兼所愛,則兼所養也,無尺寸之膚不愛也,無尺寸之膚不養也”。“體有貴賤,有大小。毋以小害大,毋以賤害貴”。“惟仁者為能以大事小,惟智者為能以事大”。“推恩足以保四海,不推恩無以保妻子”。
3.荀子:以德服人者王,以力服人者弱,以財服人者窮。
4.周文王與崇侯虎,吳越王與趙匡胤等戰和統一故事。
5.孫中山1912年與1924年兩次北上,追求統一心意與召開國民會議遺志(北上宣言與總理遺囑)。
6.周恩來于1946年1月12日發表與國民黨和談“四點經驗與教訓”:
一.要互相承認,不要互相敵視;
二.要互相商討,不要互相獨斷;
三.要互相讓步,不要互相獨霸;
四.要互相競賽,不要互相扺消。
7.孔夫子為爭取和談成功,提出四點主張:
一.義以為質(一個中國)
二.禮以行之(兩岸平等)
三.遜以出之(彼此尊嚴)
四.信以成之(誠信是寶)
8.陳立夫:中華文化精華五個字:公、誠、仁、中、行。
9.馬鶴凌:在原則上──以歷史的,世界的,科學的,哲學的,兵學的觀點看(與處
理)兩岸問題;在實務上──舉行高層會談,協議團結合作…….開創兩利雙贏的新
局面(中國統一,世界大同,2005年)
八.六點宣示:為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,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,胡錦濤於2008年12月31日,在“告台灣同胞書”發表30週年座談會上提出“胡六條”。恪守一個中國,推出經濟合作,弘揚中華文化,加強人員來往,維持國家主權,結束敵對狀態。恪守一個中國,是天下大事“火車頭”,火車跑得快,全靠車頭帶。
九.一脈相承:孫中山先生說:“平生以愛國為命”,“一旦我們革新中國的偉大目標,得以完成,不但我們美麗的國家,會出現新紀元的曙光,整個人類也將得以共享,更為光明的前景”。西方學者利瑪竇,羅素,湯比恩,托爾斯泰,索羅金,萊伯尼茲,伏爾泰,歌德,季辛吉,以及75位諾貝爾得主,都曾對中國贊賞過,或寄以厚望:“如果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,必須回到2500年前,去吸取孔子(諸子百家)的智慧”。胡錦濤17大政治報告與孫中山建國方略,建國大綱,應是一脈相承,日新又新,深合萬民之心。
總之,兩岸雙贏,共創一中,不在求同存異,而在存同化異。為趕上“失去的八年”(二十年),今日,我們呼籲一心為善,一言為定。
PS:請上www.mrunification.com
網站,作者華盛頓和統會會長,定稿於日記69週年之日,2009,6,1.